了解青州的对外窗口  
       愉悦身心的视觉盛宴
东方花都杂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章列表

青州武进士孙宝仁寻踪记

 二维码 973

古代,朝廷三年才开科录取进士一次,每次从全国的举人中录取200—300人左右。真是比现在考博士、考国家公务员还难无数倍。想当年,蒲松龄考了一辈子,也没有考中举人,离进士就更差一大截了,一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推荐做了个岁贡生。



正因为考进士太难了,所以我在青州博物馆看到了一位进士的红玉腰带后,禁不住停下了脚步。只见五颗枣红色玉石,都是由鎏金黄铜镶嵌,真是环环相扣,丝丝如缕,非常漂亮。特别是红玉,我们见得少,更引人注目。我们常说“洁白如玉”,“小家碧玉”,白玉、碧玉都是我们最常见的玉。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所以红玉更吸引人。


再看旁边的说明“鎏金玉带,明,郑母孙进士墓出土。”


孙进士是谁?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有些什么事迹?


我把这些疑问,统统发到了微信“青州历史文献群”。很快就有人做出了回答。


首先给出探讨的是青州文史专家房重阳老师,他说:“明朝有个孙珮,进士,宋延年之甥,不知是否?”


泰丰龙源阁的刘建斌老师立即发了一张照片,拍的是光绪原版《益都县图志》中孙珮的记载:“孙珮,隆庆二年戊辰,字伯玉,陕西布政司参政。珮,父升,赠户部主事,盖珮尝历此官。”另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记载:“孙珮,山东青州卫(山东诸城)人,明隆庆二年三甲第268名进士。”看来,孙珮祖上是诸城人,后来祖辈到青州左卫当了兵,根据明朝规定,军籍世袭,于是世世代代成了吃皇粮的人。


《宋祠部集》  .jpg

《宋祠部集》


泰丰聚泉斋的田德祥老师也发上来了一张照片,拍的是明万历三年刻本《宋祠部集》第一页,上写:“益都宋延年著,男 伯华谨辑,甥孙珮、婿冯子履仝校”。这张照片包含的信息太厉害了,宋延年、宋伯华、冯子履,都是青州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宋延年,字仁夫,号一川,益都人,明嘉靖十六年中举,那一年益都县中举6人,真了不起。曾任南京礼部司务(礼部下属有负责祭祀的祠部,宋延年负责祠部工作,故称宋祠部),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热情善良。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他的传记。


宋伯华,字汝含,号鉴弦,是宋延年的儿子,比宋延年还厉害,于明朝隆庆二年,考中进士。那一年,益都县学子们更厉害,考中进士5人,分别是房如式(陕西按察副使)、宋伯华、孙珮、冯子履、党馨(宁夏巡抚)。宋伯华历任宿迁知县、兵部郎中、淮安知府、开封知府,为政持以宽大,深受百姓爱戴。光绪《益都县图志》也有他的传记。宋延年也太有福气了,儿子、外甥、女婿竟然是同榜进士,真是千年不遇的喜事!


冯子履,字礼甫,号仰芹,出生于益都冯氏世家。冯子履为人豪放,与人交往,略无城府,喜助人为乐。为秀才时,一次去临淄参加岁试后,冒雪归益都,一位侯姓秀才坠入路边深沟中,已被冻僵。过路者皆怕麻烦,置而不顾。冯子履立即营救,将侯生抱扶马上,自己步行护持而归,侯生幸能得救。冯子履官至河南参政,光绪《益都县图志》也有他的传记。现在偶园街有一处高大的牌坊《一门科第坊》,就是表扬冯子履冯氏世家的。



本来考证到这里,事实清楚,就结束了。我又有些不放心,就给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老师发微信:“王馆长,孙进士是郑母镇哪个村的人?你们怎么知道他姓孙?为什么没有具体名字?”过了不长时间,王馆长就给我发来微信:“我们查了一下当年的记录,当年就没有记下孙进士的名字,但是记录了捐献人的名字,叫王友田。他不但捐献了玉带,还捐献了凤冠,看来那是一个夫妻合葬墓。”


我得到这条消息,非常高兴,我可以问一下捐献人王友田啊。我虽然不认识王友田先生,但是我的好朋友房永江老师和冀恒春老师是郑母人,他俩是“郑母通”,对郑母镇历史文化最了解,他俩肯定知道。于是我分别给他俩发了微信和短信。很快,房老师就给我发来微信:“孙进士是一名武进士,清朝进士。孙进士的后人前几年修族谱找过我,还给我讲过孙进士的传说呢。王友田是我同学,我还不知道他捐献玉带的事呢,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一会儿,房老师就给我发来了微信:“孙进士叫孙宝仁,玉带是我同学捐献的。”


过了不久,冀恒春老师打来电话:“我到了王友田家了,我们是老朋友,我俩啦了一会儿呱。我以前写过孙进士,我找找那篇短文,再根据今天了解的情况,修改修改,发给你。”


傍晚,冀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我,文章已经修改完毕,发到我的邮箱了。我马上打开电脑,从邮箱里立即找到了冀老师的来信,全文如下:“孙宝仁,字德元。青州府益都县郑母店人。自幼聪慧,一学便会,过目不忘,他饱览经书,见多识广。身材魁梧,性情豪爽,崇尚武艺。家殷实,雇武教头教习武艺。只练得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文韬武略非常人所及。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科考中武举人。又三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在京城又考中武进士。初授广西泗州营都司,由于德元公武艺高强,忠于职守,升授明威将军(正四品)。在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最后战斗中,立有大功,再授副将衔(从二品)。


鉴于孙宝仁的功绩,朝廷荫封其长子孙震辅为浙江奉化县知县;次子孙震选为河北枣强县知县。


孙进士的鎏金玉带2.jpg

孙进士的鎏金玉带


逝后葬于郑母村后。1971年在扒坟潮中被掘。坟墓沙灰建造,棺椁齐全,掀开棺盖,只见孙宝仁遗骨身穿红长衫黄马褂,头上顶戴花翎,腰系玉带。夫人凤冠霞帔。没多长时间,经过空气氧化,所有衣料化为无有,只剩凤冠和玉带,还有几块玉石、宝石、珍珠等。当时的民兵连长王有田,告知县博物馆,全部捐献给博物馆。还有两块石碑,可能是墓志铭,后来当了打墼石,最后也不知下落,实属遗憾。


孙文明,字在田,郑母店人,孙宝仁之孙。在田公风流倜傥,风雅儒士,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由拔贡选授临邑县教谕。在任期间,管理严格,教学认真。以振兴学校为己任,德育智育同时辅导。建立学仓,以济士之贫者。奖励品学兼优,鼓励后进生,使之向优者看齐。又新修文昌阁,以扶文运。教授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出其门者,多俊秀,皆先后成名去。”


冀老师考察的太详细了!


至此,我提出的关于孙进士的所有问题全部清楚了:孙进士叫孙宝仁,郑母村人,清朝,武进士。



本文至此也该结束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还有点东西没写上,是什么呢?忽然想起,就是房永江老师的一句话:“孙进士的后人前几年修族谱找过我,还给我讲过孙进士的传说呢。”


抓紧给房老师发微信,叫房老师把孙进士的传说故事讲讲。很快房老师就回信:“我请进士的后代重新详细写写吧。”太好了!


第二天下午,房老师就把孙进士的第十代孙孙恒友写的稿件,制成电子版发给了我。


《孙氏族谱》中记载孙宝仁 .jpg

《孙氏族谱》中记载孙宝仁


族谱记载孙宝仁中进士.jpg

族谱记载孙宝仁中进士


孙恒友老师把孙进士及其父、子,先做了介绍:“据1942年族谱《孙氏家传》载:十二世,宝仁,字德元,号其奄,亨之长子。康熙壬戌年进士,历任广西泗城协府,诰封明威将军,配王氏、黄氏,生三子。


亨,字乾吉,宝仁之父,光祖之次子,逝后追封明威将军,配赵氏,生三子。


震佑,字鼎臣,宝仁长子,贡生,候选州判,配贾氏、陈氏,生二子。


震辅,字华东,宝仁次子,任浙江宁波府奉化县知县,恩加五品衔,配杨氏,生二子。


震选,字台青,宝仁三子,任直隶县、冀州南宫县县丞,署枣强县事,配钱氏,生二子。”


孙恒友老师又接着写了孙进士考场比武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孙宝仁出生在郑母村孙氏家族,家庭殷实。他自幼聪明伶俐,生性活泼,最喜欢赶家门口的郑母集,因为每逢集日,就有练武术的拳把式来打拳。孙宝仁看完表演,就把记住的招式表演给小伙伴们看。父母看他喜欢武术,就请了武术师父,上门传艺。及长身材魁梧,性情豪爽,只练得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为了博取功名,报效祖国,他参加了武场科考,经县、府、省的层层选拔,孙宝仁在中了武举人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京赶考。


传说武进士考骑马对打那天,康熙皇帝亲临现场,观看表演,选拔人才。大小考官,排列两旁,正襟危坐。周围观众,人山人海,场面壮观。


当轮到孙宝仁出场时,只见他与比武对手,你来我往,连续对打十几个回合不见胜负。喝彩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十分精彩。孙宝仁使用的是大刀,他膂力过人,力气十足。又一回合来到,孙宝仁跃马挺刀,冲向对方。突然,孙宝仁的大刀不知怎么回事,飞向了天空,众人不禁一阵唏嘘,认为此举子肯定失手了,比武对手见有机可乘,也冲了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孙宝仁一声大喝,紧勒马缰,烈马前蹄腾空,高高立起。孙宝仁也乘势立起,双手稳稳地抓住了下落的大刀。


接刀在手的孙宝仁,乘对方毫无防备,一个“旋风刀”就把对手打落于马下。立刻,全场一片喝彩,都为孙宝仁精湛的武艺而赞叹,连康熙皇帝、考场文武官员都叫了好,齐声称赞。就这样,孙宝仁凭着一身过硬本领摘取了这场比赛的桂冠,被皇帝赐予了武进士。


经过房永江、冀恒春、孙恒友三位老师的讲述,孙进士的形象立马清晰起来了。


现代科技真是好,怪不得现在年轻人天天看微信,时时关注微信,甚至走路看微信、吃饭也看微信,原来通过微信能够了解即时新闻,能加强朋友联系,能及时沟通信息,能迅速帮助朋友解决困难,这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感谢众网友的鼎力相助!


(文/闫玉新


2018.06 NO2. 第二期(总第三十一期)

▲以上图片由青州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官方微信
读者咨询
 
 
 
 
 联系方式
座机:0536-3267295
邮箱:dfhd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