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八 二维码
755
【 法庆寺 】 法庆寺原名大觉禅院,清顺治十六年敕赐为法庆寺。始建于清初,至民国年间,一直是青州规模最大的寺院。《山东通志》称该寺院是当时山东省内的四大禅院之一。光绪《益都县图志》载:“法庆寺在城西北二里许,国朝僧达法建。原额大觉禅院。顺治中敕赐今名。光绪间,寺僧丽吉、中宝、天性相继修。” 顺治三年(1646)青州明藩衡王府被抄,衡宫故物多归于此院,故当地有“拆了衡王府,建了法庆寺”之说,并得以扩建,使寺院更具规模。 法庆寺旧址在青州市里西北隅前营子村西侧。为南北轴线,院落三进。山门坐北朝南,门额上方高悬“法庆寺”匾额。 寺院内殿堂威严,古柏参天,碑碣林立,草木静幽。据民国时周贵德先生著《青州纪游》所述:“寺之西北隅,有古柏数株。枝柯夭矫,石塔矗立其中。寺之南又有石塔石碣,丛峙于翠柏之中,不下数十幢,法庆寺历代和尚埋骨灰处也。” 清康雍年间,是该寺的鼎盛时期。后来日见残败,至民国初期,香火渐衰,寺僧日减。又屡遭战乱,寺内建筑受损严重。民国十九年至二十年,国民党军队驻法庆寺,致使寺院面目全非。至1950年,残颓不堪的大殿彻底拆除,这座恢宏300余年的齐鲁名刹荡然无存了。 【 定慧寺 】 定慧寺,俗称“小寺”,位于玲珑山中路南首路东高台之上。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定慧寺,在城北迤东,南阳水上。元延祐初,寺僧源金建,后毁于兵火。明洪武十五年,僧成义等重建。国朝乾隆三十七年修。”另据寺内原碑文记载,清末及民初期间均作过修葺。 定慧寺,是一座道佛合一的寺院。寺院台阶高约七米,山门雄踞高台之上,坐北面南,拱券式门洞,琉璃瓦顶,檐下悬“定慧寺”匾额,门前有石阶数十级。山门两侧各有东西角门,进西角门是佛教殿堂,进东角门是道家宫观。古寺院内有古柏、古楸、黄杨等树木数株,还有古碑碣分列殿前廊下。 从明初重建至建国前夕,这座佛道合一的寺院历经六百余载,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全部地面建筑大多拆除毁坏,树木杀伐一空 ,佛像填埋于寺院东侧的穆桂英沟底,碑碣大部做了寺院西侧下水道的石壁和盖板,但高台上仍有部分残存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北盐业公司作为库房,后另在高台空地上僻为宿舍。 2010年,建青州宋城时,这座仅存的高台遗迹也荡为平地,建起了青州宋城的沿街商业房。 【 真武庙 】 青州城区的真武庙有三处:一在南阳城西门内,一在北关大街北首,一在南阳城西北隅。唯后者规模最大,圮废最晚,旧有铎楼闻名于州府全境。因此,当地人亦把后真武庙称为“铎楼庙”。 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载:“《通志》云,祀北方玄武七宿,在城北门内迤西高台上,不详所始。旧志云,洪武六年重修。”上述记载可知,此庙始建年代不详,仅就洪武六年重修算起,距今亦有630多年的历史了。明弘治年间,康熙三十七年,道光十一年等相继重修。 铎楼庙坐北面南,建于5米多高的石筑高台之上,山门为拱券式门洞,歇山转角,斗拱飞檐,上覆绿琉璃瓦,檐下有“玄帝行宫”石刻匾额,门外有15米长,3米多宽的青石台阶三十余级,庙宇殿堂雄踞于高台之上,蔚为壮观。 正殿为一攒尖式屋顶,长宽各9米的方形建筑,四角飞檐,上覆绿色琉璃瓦,其建筑风格青州无双。内供真武大帝铜像,造型精湛,相貌威严。 殿之东南角是铎楼,基座6米见方,高约4米,上有四角飞檐方亭,内悬一铜铎,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由东南门后进,又有“炉神祠”,有殿三楹,供奉炉姑。 建国后,此庙改设小学,1958年后颓废,2018年在原址重建。不久,古庙新姿将又在古城再现。 【 镇武庙 】 镇武庙,原名“真武庙”,旧址在北关大街北首,今北关初中址。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载:“真武庙……一在北关大街北首,康熙间重修,光绪十一年续修。” 北关的镇武庙,是青州古城区中拆毁较晚的一座道教庙宇,至建国后十几年间,庙中建筑大部尚存。 庙门坐北朝南,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楹,前檐出厦,丹柱两根。门两侧石鼓一对,门外石阶数级。山门系东南方位开门,进门西拐经二门入前院,有镇武庙正殿,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殿之后又有殿堂五间。此外,还有东西两个跨院,内中各有前后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庙内各院有殿厢道舍50余间。 镇武庙内的建筑,至建国前多数保完好,三间过厅式山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拆掉。因该庙大部建筑改为学校教室、校舍所用,空地僻为操场。随着校舍的不断改造中,一些原建筑才于六、七十年代相继拆除。拆除最晚的是正殿,一直保留和利用到七十年代末才被拆除。 镇武庙之旧建筑,今已荡然无存,但其旧貌遗韵还留在为数不多的老人记忆中。 (本文参考有令衡先生《青州寺庙综览》部分内容) 往期阅读: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七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六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五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四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三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二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一上篇阅读:益都县文工团轶事(上) 石中奇珍“小玲珑”2018.06 NO2. 第二期(总第三十一期) ▲以上图片由青州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上一篇北宋青州知州十三贤考
下一篇益都县文工团轶事(上)
文章分类:
花都记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