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的记忆 二维码
928
夏天的记忆,就浅藏在纸质的折扇里,轻轻地一抖便打开了,散落下的尽是些琐碎的不能再琐碎,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事。 一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把过路的人们驱赶到沿街的房檐下。先是几个人,后来是一群人,熟悉的不熟悉的相聚一起。从打招呼开始,牵起了话头,不甘于平静的人们,就在雨天屋檐下,扎堆展开了各自的话题。 这边是从预报不准确,没有料到鬼天气破题,聊到行情和物价,这涨了那涨了,养老保险缴费也涨了。有说的有应的,还有几个附和的,越说越热烈,很有些牢骚也说说怪话;那一堆是几个妇女,短衫热裤打扮,看似年轻,其实年纪也并非很小。从衣着打扮开始,扯起网购快递,哭诉老公不通情,孩子不达理。她抱屈,她也含怨,似乎他人都对不起自己。但都是各自诉苦,却没人接茬,替对方指责对方的老公和孩子。这就挺有意思,女人们一般都是这样,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贬损自己人,却不会容许别人去指责。她自己的贬损是爱的另类表达,这一点你务必明白。正如那堆男同胞,谈到干活多拿钱少老板抠,社会分配不公平,表情也是愤愤的,似乎社会亏待他。这些话同样也只是听听吧,不可当真的。他们是祖国大家庭的的一分子,深切的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幸福,牢骚和怪话并不代表对祖国对社会的真实感情。提及藏独疆独台独这帮分裂分子,南海问题钓鱼岛,你看咱哪个不是义愤填膺!真因为爱得深沉,有些撒娇,也就可以理解了。 雨中结缘分,邂逅相逢屋檐下,毫无忌惮的畅所欲言伴着雨丝传播,沿街的气氛也被感染的热烈起来。雨停了,分组讨论会似乎还未结束,人们打招呼相约再见。屋檐下不期而遇,打破沉默的交谈,不熟悉的变得熟悉,原本熟悉的在更加熟悉,这是一个机缘,世界很大也很小,人与人交往的机缘说不定在哪里,在这纷纭的社会里,人和人很近又很远。 二 烙饼小铺里的温度极高,高得让人一经踏入,就会有一种被热浪堵出去的感觉。是什么人讲过,三伏天什么地方最凉快?答曰是在厨房门口处。从饼铺退出门外,我对这话真是体味到家了。 酷热难耐的日子,肠胃也变得紊乱,还得调剂着吃饭。中午想吃热煊饼,吃瓤就酱菜,清淡而又适口,想吃就上街来了。古城的街头卖饼的不少,但是要买就要可口应心,人说那饼铺还是手工戗面搋面,使用炉火鏊熥,保留着传统的那味道,于是就奔这饼铺去。 打饼的主人我基本认识,也是个上岗即下岗就业连失业的七零后,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拼搏的年龄段,这老弟就是这么一位下岗失业者。不过我知道,他原本所在的工厂,属于国营时连年亏损,解散了变卖了,却成就了一大批小老板。在这一把葵花籽都讲究包装的时代,制作锡纸能不发点小财?可他没发财,未成小老板,倒是守着这火炉,掇弄面食,享受着烟熏火燎的烘烤。 火热的太阳当空照,窄街烤成了热胡同。饼舖是一间贴街的旧式门面,屋很小也很矮。打饼的面案紧挨着烧煤的饼炉,占去了房屋的大半,预留下的空间已经不多,人在面案上操作,搋面戗面撮面剂,揉搓成饼了,探身即可将饼托入炉内。程序规律也方便,就是热难耐。热浪团团裹住身体让人窒息。我说:“老弟呀,这买卖不易呀!”“还是你老知心腹呀,说来干啥也不容易呀。各有各的难处,只是咱们不知道而已。”“是么?说说看。”我也感兴趣了。“公务员挨考验,小老板还贷款,还不及我这打饼的虽说累点挺舒坦。”哈哈,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了。我想说,但不好意思说。他看我犹疑又接着说:“你看俺厂成功人数不少,数来数去也不过十几个人,对比七八百个下岗的,毕竟是少数,大家都往一座桥上塞,难免就有落水的。”“想来老弟就是那落水的了?”我说这话很冒昧但他没恼,而是呵呵笑起来:“拾起家传老行当,打饼生意也不错。” 每个人的禀赋有差别,可怕的是自己未必了解这差别。受挫一次,对生活得理解就要加深一次;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也得增添一分。饼买到手了,烫手的热,拿回家我也得好好品味。 三 当伏天桑拿浴般的日子,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停电。 进入了电气化的时代,电主宰了现代人的生活,电能,电能,电真是无所不能,成为生活之必须。很难想象曾经没有电的日子,我们是怎样熬过来的。譬如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好多的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的,摇曳跳动的灯头,摸摸熏黑的鼻孔,照样写出挺好的字,解答出复杂的代数题。现在若说出这些往事,不亚于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很难得到人的理解了。现如今电是方方面面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 温度高,湿度大,人如同被纳入蒸笼,就指靠电催动送来的那股清凉了。可偏偏就在这时候停电了。没有电,一切都好像陷入停滞,就好像世界的末日到来一般,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有电的幸福无电的痛苦了。电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得,通过导线扯进了千家万户,有表计量有闸控制,人们对电的认知已相当深刻,捋着线路查找故障并不困难。困难的反倒是观望,谁都知道这幢楼上实现了电气化,各家的电器比着劲儿的在增加,电的负荷量加重了,重得喘不过气来了,于是只好闹罢工。其实对于这情况,住户们都心知肚明,自家的电器有气无力,应该是知道电压已经没有那股猛劲了。应该减少用电压负荷了,或者是错开用电高峰。 这道理大家都明白,做起来也不难,并且达成了意向和共识。不过谁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谁都希望别人这样去做,结果呢?大家都没有这样做。楼上的用电照样喘息着,时停时继时续,大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度过了夏天。 四 走上林荫道,总闻欢歌声。这就奇怪了,看看周边,广场舞大妈还没有出师,提鸟笼大爷也未见踪影,社区的喇叭还没到时间播放,怎么会有这音响在近处播放?“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啦”很清晰很动听,听得出音质相当好,音响低音部特好,播放的分明是《卓玛》,一首很流行的藏族歌。听音而循,啊哦,原来就在环卫工的腰间,他正抡着扫帚起劲地扫着马路,声音就从他腰间传出来,音响盒就在他橙红的马甲里。 敞开怀的马甲,那音响盒悠荡着,传出美妙的歌音,清洁工的嘴也一张一合,他在随着音响低声道哼唱,蚊虫一般地轻微,边扫边哼脸上一片惬意。清洁工是一位老人,形体干瘦,说不上干练有几分拖沓。地扫的不快,但却认真。只要看到他,就看到他总是俯身在扫,就像把大扫帚搂在怀里,显得吃力却也从不停歇。 听说他是南庄人,有儿有女,只不过儿有哮喘女有风湿,且儿女也都有儿女了。虽说难奉献孝心,但老头儿已经很满意了。为了补贴家计,于是他便自愿报名,当上一名环卫工。勤以补拙,就是他的信条和精神。每次那位卫生片长,从电动三轮环卫车上跳下来,很负责的巡视一遍,不说话的却没有提出过问题和意见。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扫地上,也就不可能与那帮老头老太一般,能够在林荫道上消遣,可以散步遛弯,可以坐着马扎闲聊,也可以专心致志地听歌。为了打发不可能与人交流的寂寞,他买了音响就揣在怀里,随时传出动听的歌,有一朵格桑花,在阳光下盛开;有一个卓玛,从遥远的雪山上轻轻地走来,带来一股清凉,还有年轻时代思绪,踏出一串串坚实的足迹,留在这烫脚的马路上。 四季轮回,严寒的冬日人们切盼温暖,当给予的温暖过量的时候,就变成了炎热。太阳烤的地面发烫,空气也似乎凝滞成一团热气。不管怎样,日子照常要过,工作还是要照常进行。夏天不仅只属于空调风扇,不仅只属于花裙热裤的女人,它属于每一个人,在热浪的蒸腾中,该干什么干什么,静下心来去学习工作。但愿,在这个炎热的季节,满满的热量也有满满的正能量。 《东方花都》杂志 2016.9.NO.3 总第二十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