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师支部脱险记 二维码
1271
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党支部成立于一九三〇年十二月。第二年春,在四师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左翼作家联盟”、“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等党的外围组织,还利用学生读书会和工人夜校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灌输进步思想。 一九三一年五月一日,四师学生举行了反对镇压学生的飞行集会,散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引起了学校的注视,校方开除了带头的学生,激起了学生的愤怒,砸烂了布告牌。学生们包围了校长室,向校长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反对开除学生,要求被开除学生回校上课;二是不得无故限制学生进出;三是驱逐训育主任燕有林。迫于学生们的压力,校长徐千轶答复了要求,取得了学潮的胜利。 燕有林被驱逐后,跑到济南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密,要求逮捕四师党支部成员马适安①、张北华②等同志。 六月十日,国民党省党部的电报密令送到益都时,正逢国民党县党部的常委侯德荣值班,中午便将电报带回家中。其妻王子杰是牛玉昌③发展的左联成员,看了逮捕名单后迅速通知了支部书记张北华和牛玉昌,接着张北华通知了马适安,牛玉昌通知了吕凤桐、张全桢、夏征杞。他们没敢到宿舍取衣服,就匆匆离开了学校,张北华、吕凤桐、张全桢、夏征杞分别从南门和东门出走,马适安化妆后从北门出走。当他们到达约定的集合地点,四人才算松了一口气。这时已近黄昏,四周送来阵阵槐香。由于他们几人都不是本地人,城边仍觉不安全。正在踌躇不决时,张北华想起了牛玉昌的好朋友郝文宽,郝文宽家住黄楼郝家庄,于是四人就向东南出发,到杨姑桥时天已黑透,就宿于破庙。第二天醒来,夏征杞打油诗一首:“夜宿杨姑桥,晚上蚊子咬,席地枕帚睡,一宿未睡好!”东行不远,来到弥河边。由于大雨刚过,河水很急,附近又无桥,在一老农的引领下,四人脱光衣服,顶在头上,手拉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度过了弥河。 当他们来到郝家庄时,已经一天没吃饭了。郝文宽的母亲就烙韭菜饼给他们吃,一边烙,一边吃,总也跟不上吃的快。 郝文宽一家热情地接待了这四位客人。由于郝文宽是牛玉昌发展的互济会成员,老实可靠,张北华就把四师发生的情况告知了他,并说下一步准备去青岛。但临走时没带衣服和钱,想麻烦他进城一趟,把他们的衣服和钱取来,并给王子杰写了封信,郝文宽把信揣进怀里就出发了。 六月十二日,郝文宽在西营街找到了王子杰。其间来了个国民党特务,长得矮矮胖胖的,穿的挺阔气。王子杰顺势指着郝文宽说:“这是我乡下的亲戚。”这个特务东拉西扯,磨磨蹭蹭不走,郝文宽心里很焦急。待特务走后,王子杰气愤地说:“这个孬种给耽误了。今天看来不行了,你先回去,让他们放心,明天我派人送过去。” 六月十三日,王子杰派吕凤桐的女朋友王瑞莲坐东洋车送来了衣服和路费。王瑞莲简单地介绍了那天的情况:“你们刚走一会,国民党县党部派杜华梓带着民团包围了四师,把学生都赶进大礼堂去点名。杜华梓宣布了逮捕名单,有马适安、张北华、张全桢、吕凤桐、夏征杞等,并让校方开除这些学生的学籍,又恐吓学生一番,还让部队搜查了女生宿舍,结果名单上的人一个也没抓到。幸亏你们早走了一步啊!” 六月十四日,郝文宽与王瑞莲为他们四人送行。他们路过韩家庄弥河渡口时,仍然要脱衣服才能过河。但由于有吕凤桐的女朋友在场,都不好意思脱。郝文宽就领他们过胶济铁路大铁桥,趁着没有哨兵把守的当口,带领他们过去了,来到杨家庄车站,这时火车还没进站,他们就找了个碳栈休息,郝文宽在院子里放哨。刚休息一会,就来了二十多个国民党兵,肩扛长枪,为首的拿着手枪。等郝文宽发现,已来不及使暗号了,为首的安排士兵守在门口,自己进屋,见到他们就说:“你们不要害怕,是从四师出来的吧?你们可让我好找啊!我是一区区长陈子勋,这是我的防区,我可以保证你们的安全。”陈区长说:“益都火车站杨九五把得很紧,从这里走就安全了,我支持你们的行动。你们要努力前行,我们追随你们。”真是有惊无险,国民党的区长竞然把要抓捕的学生送上了火车。直到火车开远了,陈区长、郝文宽、王瑞莲才分别离去。 此后牛玉昌继任四师支部书记,继续领导四师的革命活动。 ①马适安,湖北襄阳人,1926年入党,1929年到省立四师任教,任党支部书记,建国后曾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 ②张北华(张勋荣、张恩堂),山东商河县人,1930年在省立四师读书时入党,任党支部书记,1933年任临时省委书记,建国后任甘肃省委书记 ③牛玉昌,又名牛瑞庭,青州市人,1931年入党,曾任四师党支部书记,建国后曾任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2011.06 NO.4 第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