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青州的对外窗口  
       愉悦身心的视觉盛宴
东方花都杂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章列表

昌潍大地上 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二维码 2405


松林书院


1925年1月由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指导建立的中共青州支部在今青州一中(时称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校园内诞生,这是淄水、潍水间昌潍大地上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青州支部隶属中共济南地执委,光耀齐鲁山山水水,是青州党史、青州一中党史的亮点!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打开了思想的闸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青州府公立中学堂(青州一中前身)的进步师生参加同盟会,策划武装暴动,组织攻打青州城,为振兴中华流血牺牲,成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对学校师生及后来者产生深刻的影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传统已经形成。

1917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出路,使中国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1919年5月9日,十中学生在法庆寺成立“青州学生救过联合会”,加入“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之中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五四运动中,英勇地出现在斗争最前沿的是青年学生,他们起了先锋作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5月9日省立十中的学生在进步教师的支持下,联络益都城区各校,在法庆寺成立“青州学生救国联合会”,第六级学生丁忠基(益都县人,回族)被推选为会长。大会致电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外交失败,山东濒危,三齐人民将罹万劫不复之祸,刀俎鱼肉,后患无穷!”“倘有决裂,公民等誓死捐躯,为国后援!”第八级学生杨同煦(安丘县人)割破三个手指,血书“赤心救国,身死志存”八个大字。会后游行示威,在卫街烧掉“怡翰斋”印书铺印售的“四书”、“五经”;在城区捣毁商店出售的日货,并号召群众抵制日货。7月17日学生检查日货,与日本人发生冲突,“联合会”副会长、第十级学生马中怀被车站日本守备队逮去,激起全县人民的愤慨,市民罢市,农民进城,近万名义愤填膺的学生、工人、农民、市民涌向县政府,静坐请愿。慑于人们大众的义愤,日寇于28日将马中怀释放,全县挂出“欢迎马回回”的横幅,在十中召开欢迎大会。



马中怀


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积极分子,在斗争中亲眼看到工农大众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就从这里出发,进行社会考察,往民间去办工会、办平民学校,这些人后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历史前进必经的阶梯。同全国一样,作为青州最高学府的省立十中,校内民主气氛更加高涨,政治生活空前活跃,学校内外书刊的流行与社团组织使学校成为学生进行更大规模联络的基地;以教育养成完全人格,尤其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国家主人的一代学子,愈加痛心疾首地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并以执着精神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日出东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即刻,第十二级学生李殿龙便于“一大”山东代表王尽美通信联系,接受革命道理。王尽美到济南前,曾在省立十中插班读书,住在王振千(国文教师)家中(城里铎楼庙巷),因而在学生中有相当影响。

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月,中共山东区支部成员王翔千由济南来到省立十中,任国文教员。王翔千在课堂上宣讲“阶级斗争”,介绍《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中国青年》、《铁路工人周刊》等书刊,对学生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王元昌、赵元秀等先后从益都县立高等小学校考入十中。民国十一年十月,入学不久的赵文秀发起成立“青州平民学会”。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造成声势,“唤起人民之自觉心”。“青州平民学会”于1923年5月29日在偶园正式成立,会员27人,均系十中、四师、甲种农业学校等几所学校的学生。赵文秀、王元昌、李殿龙、刘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