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青州的对外窗口  
       愉悦身心的视觉盛宴
东方花都杂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章列表

刘伟:“小撑凳”做成大品牌

 二维码 1243



撑凳俗名马扎,也称马闸、交杌、交缠或交椅,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工艺制品。这种有着悠久历史且外形美观的小型坐具,以木料为腿,交叉固定后作为支架,上面穿麻绳或绷帆布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是坚固耐用、经济实惠、老少咸宜的日常坐具。

只要一提到“撑凳”或“马扎”,可谓人人喜欢,妇孺皆知,但要说起青州做“撑凳”或“马扎”的都有那些人且谁是其中的佼佼者,那知道的就不多了。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一位把“小撑凳”做成大品牌的人。

这个人就是青州“王府撑凳厂”的当家人-刘伟!


老木匠-萧条行业找商机


今年51岁刘伟先生是青州王府街道办事处王府村的村民,是地地道道的青州人。谈起他和他的青州“王府撑凳”,性格豪爽的刘伟就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厂现在生产、销售的青州‘王府撑凳’,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马扎’的历史确是十分悠久了。据史料记载,我国的马扎源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虽然没有形象资料证明,但是,‘马扎’的雏形为‘胡床’确是无疑的。因为,‘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这些特征足以证明,东汉传入---的‘胡床’,就是今天的‘马扎’……”



那您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接触撑凳的呢!带着羡慕和好奇,我打断刘伟先生的话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我的疑问。

“要说我与撑凳结缘,那就要从1976年开始说起了!我从初中毕业起开始学木匠,当时拜青州有名的我的二叔刘洪昌为师,学徒3年,基本掌握了全套的木工手艺。接下来,就去了当时很出名的一家家具公司,主要做三抽桌,因此,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在那家家具公司干了一段时间,自己就产生了单干的念头!1988年,我多次外出考察赚钱的项目,发现打台球的生意很好,就自己学着做台球案子出售,并摆起了青州地面上的可以说是最早的台球案子。虽然做台球案和靠打台球收费,生意也不错,但干了五、六年后,还是重操旧业,拾起了自己干了三十多年的木工活。1988年,我把台球案转手他人,开始专门做实木家具。”

“1994年,我率先在青州云门路上开了一个家具店,主要卖自己做的家具。当时,家具行业还算兴旺,凭着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质量,效益还算不错。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档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家具生产厂家逐渐多起来之后,人们纷纷把购买目标转向工厂货,我们的小作坊和小门头的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效益下滑,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说起往事来,刘伟的话里还似乎带着淡淡的忧伤。

就在刘伟徘徊、迷茫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刘伟到以“四官撑凳”闻名的临淄区皇城镇拜访朋友时,意外发现,当地的撑凳加工异常火爆,产销两旺,小撑凳也做成了大买卖。这下,刘伟重拾信心,把家具店盘给了别人,一门心思地琢磨起撑凳来。

“撑凳有三大优点:一是可折叠,携带方便;二是占空间小,便于放置;三是透气性好,坐着舒适。因此,当初把做撑凳作为主攻方向,还算是对头的!刘伟如是说。


新手艺-孜孜以求攻难关


产品是确定了,但要把小撑凳做成既具观赏性又经济实用的日常坐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小看一个普普通通的撑凳,从购买原材料、木材脱水、烘干、下料,再到加工成型,不起眼的小撑凳的生产流程却是十分复杂的。

“我做撑凳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就遇到了工具的难题!”刘伟感慨地说。“由于我所选用的木料大都是红木、紫檀木、花梨木、枣木、乌木、鸡翅木等上等木材,材质硬,价格高,要想赚钱,就不能浪费木材,把能用的木料都派上用场,光靠锯拉手刨子显然是不行的!”

刘伟指着加工车间里一台台加工设备说:“做撑凳的设备要有立刨、立铣、打铆寻、磨光等设备不下十几台台,这样下出来的木料才尺寸统一,不差分毫。自从用上了自己改装的设备,不仅工效提高了,而且质量也有了保证。”



从交谈中得知,心灵手巧的刘伟善于动脑筋,加工车间里的磨光机、排风机、安装机等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设计,找人制作而成的。

“还有木材的脱水,也是影响马扎质量夺得一个关键因素。”刘伟指着院子里一大垛木材板子说:“当年我满怀信心地准备把制作好的第一批红木撑凳投放市场时,不成想,发现大部分马扎出现了裂痕。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全部就地销毁。先找出问题所在,再做也不迟……”

就这样,经过无数次试验,问题的关键终于找到了。“新进的木材不能立即加工,要压货存放,再连泡带煮,经过几番‘折腾’,木材就’死了性’,不变形,不开裂了。”刘伟得意地说。



“现在高档点的撑凳的撑梁、撑底两端一般用黄铜装饰,撑柱中间用铜轴、铜头相连接,撑梁上面用白银镶嵌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山水、福字、寿字等各种图案,这样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既是实用性很强的坐具,又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特别是撑面,用高档棉麻线手工编织的撑面,再在上面编出藏青与白色相间的菱形图案或福字、寿字等吉祥图案,那就更好了!”

刘伟接着说:“现在为追求数量,许多厂家用的马扎的撑面,不再手工编织了,换成织好后绷在撑面上的了,撑凳的质量和档次就下降了!”“我们生产的高档撑凳仍然沿用手工编织撑面,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刘伟话里话外透着自豪。


创品牌-系列产品赢口碑


“撑凳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 刘伟拿着一个刚刚完成的撑凳向笔者介绍说:“撑凳的结构,一般分为撑楂、撑轴与镶嵌、撑面三个部分。撑楂是撑面和撑底的横梁,是撑凳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撑面横梁内侧,刨成扇面形,倾斜面钻上一行小孔,做串线用。直立的支架,做成对称的长方形的木框2个,一宽一窄,相互交叠,直条两边交叠处贯串一根铜(或铁)轴。撑凳的卯榫用材轻、卯榫小、负荷重,要经得住摇晃摆动,必须卯榫严实牢固。做撑凳的卯榫上下内外,四贴四靠,多采用 “包榫”(俗叫插皮)和“阴榫”的做法。这样卯眼与榫头,浑然接合为一体,不会变形或活动了……”刘伟说起撑凳来如数家珍。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一直用最好的木料和其他原材料。现在主要生产红木、紫檀、红檀、黑檀、鸡翅木、花梨木以及酸枝木等系列撑凳。”

“就拿撑轴与镶嵌来说吧!为了降低成本,一般生产厂家的撑轴都使用一根铁条,两端用铁片固定撑轴,这就算不错了,而我们所做撑凳的撑轴,全部采用铜条和铜片,高档的撑凳还用特制的铜器进行固定和装饰,所以,我们生产的撑凳,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返修率几乎为零。”

“那么,你们现在一年能生产多少撑櫈呢!”

“我们一年大约能生产两万多个普通撑櫈,不包括订货才生产的官帽椅、逍遥椅等产品。” 说到这里,刘伟话题一转,夸起了自己的妻子于学荣:“起初刚干撑櫈时,只有我和我妻子两个人,我负责进料、下料和加工,妻子主要编织撑面。撑面一般用细白线绳为经,以藏青、白两色棉纱合股线为纬,手工编织成几何对称的各种图案花纹(俗称‘斗底纹’),还有寿字、福字等各种图案,这样编织出来的撑面,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就是费时费力,说起来这也算是个技术活。那几年,为了挣钱糊口,我妻子不知编织了多少撑面,真是多亏她,才有了今天的青州‘王府撑凳’……”说到这里,刘伟对妻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打小就生长在青州王府村的刘伟,学习木匠在王府村,改行做撑凳还在王府村,自从干起了做撑凳的买卖,他就把自己做的撑凳命名为青州“王府撑凳”,这个响亮的牌子一直叫到现在。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青州“王府撑凳”的质量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精明的刘伟乘势而上,一鼓作气研制出休闲型、保健型、收藏型三大系列,几十个花色品种,并为所有产品配备了精美的礼盒,产品投放市场后,备受人们青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有部分产品作为礼品送往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样得到域外人士好评,真正实现了“小产品,大市场”,小撑凳带来了高效益。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刘伟还陆续开发出了原木系列撑凳、官帽椅、逍遥椅、扶手大靠背、红木三件套以及花架、茶桌茶盘等系列产品。

如今,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刘伟的青州“王府撑凳厂”也初具规模,好几个有木工基础的能工巧匠,在刘伟的精心指导下,学起了撑凳制作技术。人员的增加和设备的改良,再加上生产环节上的一丝不苟,青州“王府撑凳”不仅产量得以提高,而且质量稳中有升,吸引了众多的回头客。

有实力,不怕比。在同样竞争激烈的撑凳行业里,“讲信誉、重质量、创品牌、争一流”成为青州“王府撑凳厂”永恒的追求。

“王府撑凳,经济实用;独家生产,质量过硬。”已成为人们称赞青州“王府撑凳”的口头禅,而青州“王府撑凳”以其工艺精湛和货真价实却也实至名归。

2014.12 NO.4 第四期(总第十八期)


文章分类: 花都名品
分享到:
官方微信
读者咨询
 
 
 
 
 联系方式
座机:0536-3267295
邮箱:dfhd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