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青州的对外窗口  
       愉悦身心的视觉盛宴
东方花都杂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章列表

王延林 水墨古城系列之④

 二维码 2304

自古青州南阳城墙垣巍峨,城楼雄峙,护城河绕城蜿蜒,隔河相望,城郭遥对。正是无桥不成通途,在古城东西南北四城门之外,分别有护城河桥飞架河上,使城内外相通,关郭相衔,四通八达,尽显古城雄姿。本期,依据儿时记忆和有关史料,创作四幅护城河桥旧貌水墨作品,以现旧时风貌。创作的过程,也是对恋旧情结的一种抒发和释怀。



【北门“万年桥”】


万年桥是青州四个护城河桥中最高大、最宏伟的一座。据史料称,此桥宋以前原为木桥,因河流汹涌,常有水患,桥体多次损毁,于宋明道年间,改架南阳虹桥,俗称“飞桥”。但青州西南皆山,每遇山洪,水势汹涌,桥仍毁塌。至明永乐年,易址于原桥稍西重建大桥,但不过百年,此桥又毁于大水。又过百年,明万历二十二年,在青州府、县两级倡导督修下,重建石桥,命名“万年桥”,以祈永久不朽,万年屹立。

此桥不愧古人精心设计,苦心督修的杰作。这座长86米,高近9米,宽9.4米的七孔石桥,固若金汤,巍然屹立于南阳河上,至今已逾四百二十多年。除“文革”期间人为破坏外(大桥护栏和立柱的精美石雕被砸毁),其大体结构仍不失原貌风姿。1986年,青州市人民政府又拨款重修万年桥,新换栏板、立柱,新雕栏板《二十四孝》图,柱顶宝瓶18对,狮子19对,桥头两端大石狮2对,重铺青石桥面,桥面两侧增设仿古路灯,又以崭新的风姿雄踞于南阳河上,迎接八方游客,成了青州古城的重要标志性景观。倘若有朝一日再复建明初大桥两端的玉石牌楼,或再使北门遗址处巍然耸立起高大城楼的话,十里古街绵延纵深,瞻辰、阜财两座城门南北相对,青州古城的面貌就更加亮丽壮观了。



南门“雲山桥”


与北门相比,昔日的南门便少了些街市的繁华喧嚣,多了份田园乡野的朴素宁静。出南门翁城,南望群山,层恋叠嶂,烟岚飘渺,似一道天然屏障。古往今来,城南村民进城肩挑贸易,城内市民出城探古寻幽,南门外护城河上的石桥便成了必经之途。

此桥系单孔石桥,桥下沟壑深邃,桥身面西,拱券上方有石刻曰“雲山桥”三字。桥面两侧石砌有条石护栏,南北两端各有立柱卷云,柱顶石雕宝瓶。小时去云门山,路经此桥,倚栏歇憩,俯身下望,沟底少见流水,惟有杨、柳、枣、椿等树木郁郁葱葱,枝叶繁茂,树顶高出桥面数米。

修建“君怡都”艺术城时,沟壑和石桥被填平和埋于地下,现在楼阁林立,曲廊迂回,早不见石桥踪迹。但在原云山桥遗址处,重建一景观小桥,亦名“云山桥”,而且桥下留有方池,上覆盖板,揭开此板,即可窥见原桥部分遗迹,人称桥上桥。不得不感谢初建“君怡都”时设计者对古迹的慈悯心怀和匠心独具。



东门“海岱桥”


青州古城东西南北四门,都有雄伟高大的两座城门城楼和瓮城,但南门、西门均朝向西南山区,人迹稀少,街市冷清。北门和东门则相对繁荣。北门外有东阳古城,东门外有东关圩城,城关相衔,车马喧嚣,游人如织,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与南西二门相比,有天壤之别。

东门外护城桥俗名“吊桥”,实名“海岱桥”。桥名匾额嵌于桥壁南面。此桥高5米余,宽约5米,两侧桥拦护板高约1米。桥下是由黑虎泉涌流而下的荷花湾,西岸是逶迤北去的古城堞墙,东岸则是依堤岸而建的东关民居,高低错落,轩窗西开,海岱虹桥,横跨两岸。依岸远望,桥下红荷点点,绿柳依依,水波荡漾,垂钓浣纱,风景宜人。自洪武三年始建,历经六百多年的时光穿越,这座济青登莱驿道上的古桥,却没有南门外“云山桥” 那一点的幸运,如今已完全淹没于现代商贸市场和民居的地下,寻无影,觅无踪,不留一点痕迹了。



西门“永济桥”


西门外永济桥,是古青州连接齐鲁古道的重要桥梁。此桥建于北齐年间,倘若今天还存在的话,已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此桥总长44米,宽近3米,高近1米,是一座22孔滚水桥。桥基用巨大青石铺成,缝隙之间榫卯相衔,铁锔连结,异常坚固。因青州西南皆山,每遇雨季,山洪暴发,此桥首当其冲,于明天顺年间桥体局部受损,至清咸丰六年,益都县知县张槃颁命加固重修,改名“永济桥”,以寓永固济世之意。原立于桥首河畔的永济桥石碑,即张槃所书。

自1958年修建范公亭水库之后,河道几近干涸,两岸叶枯草衰,加之那时交通闭塞和地处偏远,石桥失去了昔日的风姿和用途。1985年扩建范公亭公园时,此桥终于被彻底拆除,以一座三孔石拱桥所代替,从此,影视及摄影作品中,虽多了一座亮丽的风景拱桥,掩映在古碟烟柳中,不失为一处美丽景观,但是,却也因此而失去了一座存在于古城大地千余年的古迹,不能不算是一个顾此失彼的天大遗憾吧!

2017.03 NO. 第一期(总第二十六期)

官方微信
读者咨询
 
 
 
 
 联系方式
座机:0536-3267295
邮箱:dfhd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