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仰止 二维码
900
——记柱国太保兵部尚书邢玠 皓月当空,夜如白昼,斗大金字熠熠生辉。为纪念邢玠而在原址重建的太保坊,在中秋佳节竣工落成了。在万家灯火映照下,太保坊亭亭玉立,犹如众星捧月,又重现了昔日风姿。夜深人静,喧嚣的城市逐渐进入梦乡,而太保坊像当年卫国戍边的将士,正在守护着古城的安宁。 宋、明期间,青州人由科举而晋身者,遍及庙堂内外,位高权重,贵甲天下。青州城内“宅第联络,坊表纷纭,山左六郡会未有也。”而四百年后的今天,青州城门巍峨,牌坊林立,商铺连绵,游人如织,千年古城又呈现了勃勃生机,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东方古州又重现了新的辉煌。 邢玠像 太保坊在群坊中,显得既朴素又端庄。“功高上国,名动藩邦”铿锵有力的抱柱楹联,寄托了朝鲜廷臣卢稷对邢玠的无限敬仰。四百年前,邢玠受朝廷重托,统兵抗倭援朝,鏖战三年,朝鲜三千里江山寸土未失,李氏王朝二百年社稷又重新执掌。国王李昖感激零涕:“重塑藩邦!”朝鲜在釜山立铜柱、在汉城建祠堂,纪念邢玠在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韩国釜山战役纪念碑(忠烈塔) 邢玠,明朝青州府益都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兵部尚书等职。从首任密云县令到统兵朝鲜,从文官理政到卫国戍边。“历任四十年,强半在边防。益所谓积劳之臣也。播事则议抚,东事则议战,虽功效不同,而其谋略为世所重云。”这是《明神宗实录》对其作出的评价。 初仕密云,举天下第一名令 邢玠进士晋身,首任密云县令。“缓刑宽税,密云大治。甲戌入觐,举天下治行第一。”这是明朝首辅大臣王锡爵对邢玠的评价。 密云地处京畿,距京不足百里。此地乃京师锁钥,是护卫京城的军事重镇。因历经边寇掳掠,长城破败,百业受损,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朝廷忧虑已久。邢玠深感责任重大,夜不能寐。日察民情,夜读邸报,逐渐理清思绪。修长城,护卫京都乃国之大事;救灾渡荒,乃民之生命所系;只有缓刑宽税,才能使百姓休养生息。据此,邢玠上任伊始,首先配合薊州总兵戚继光修长城,防御蒙古鞑靼入侵。以工代赈,既解决了北部民生,也解决了北部边患。二是军粮上市,平抑粮价,安渡荒年。在薊辽督抚刘应节奏请下,朝廷批准20万石军储粮平价上市,打击了屯粮霸市的巨商大户,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使之安全渡过了冬春荒年。三是落实朝廷圣谕,惠及庶民百姓。此时,正值隆庆皇帝册立太子,颁诏天下缓刑宽税。而密云历年积案狱内人满为患。邢玠新官上任,顾虑较少,上有朝廷诏令,后有督抚支持,审理快捷决断,十年积冤,一朝如洗。百姓称颂,官署也缷下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落实朝廷“免除粮差五年”“差役二年”的诏令,百姓确实受到了恩惠。四是清地造册,改革赋税。密云因地处京畿,官宦富户云集。官庄、皇陵、军屯名目繁多,宦官污吏享受特权,富户占地小民交粮,因逋赋逃税流亡入狱者大量增加,造成国库连年亏空。根据朝廷“一条鞭”法,丈量土地,核查人口,编制黄册,按地均摊赋税徭役。至此,官绅富户立即大量抛售土地,官府将撂荒闲置土地分配于民。由于赋税减免,风调雨顺,农业连年丰收,百姓富庶,官仓充盈。如旧志所云:“清丈以后,田有定数,赋有定额,有粮无地之民得以脱虎口矣!”五是疏河道、修堤坝,通漕运,开马市,发展地方经济。密云县内,潮白二河贯穿全境。因河道淤塞,山洪暴发,冲毁农田,危及县城。巡抚刘应节曾上疏:“为积粟、济荒、积银、通漕密云。”邢玠据此,于隆庆六年春,在完成护城坝工程之后,立即安排河道清淤,修建码头。通过疏浚,夏秋丰水季节,航船从京东通州直达密云,循河而上直达军事要地古北口,水运军粮、马草、兵杖辎重更为便捷。而密云所产果疏、禽蛋、农副产品即日现身京城,京都布匹百货、生活用品畅销密云。京密官道之外又增添了一交通动脉。随着密云商贸发展,东门外马市开埠,各种贸易接踵而来,活跃了密云经济,设在南关的税科局日进斗金,历史实属罕见。通过打击牙兵市霸,密云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农业丰收。除了补足20万石军粮外,官仓增加了万石余粮。县署户科拿出千石粮食及折色银两,对官差、衙役历年欠薪全部补齐。按照旧例,各项起解、留存之后,库存丰盈为历年之冠。 密云山明水秀,风景宜人。不仅商旅增多,而且京城达官贵人也越来越光顾密云。户部拔款,重修县署,密云县城焕然一新。密云三年大治,受到朝廷嘉奖,天子在金銮殿赐宴,举密云为天下治行第一,邢玠被誉为一代名令。 援兵宁夏,平息哱拜兵变 邢玠巡抚大同期间,正是明朝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三大征战相继发生。邢玠到任不久,宁夏便发生了哱拜兵变。万历十八年(1590)八月,宁夏巡抚梁问孟因贪污挪用军储被革职,朝廷命党馨接任此职。党馨,青州人,与邢玠既是同乡,又是同科举人。党馨赴任,邢玠提醒:宁夏、大同同处边塞,人情险恶,边民混杂,军纪弛糜,外虏经常混迹其中,边备难防。其事不幸被其言中。 哱拜,蒙古鞑靼部人。嘉靖中期,因得罪其部落首领,父兄被杀。哱拜投靠明朝边将,屡立战功,升为参将,后至副总兵,因而声势渐大,积资巨万,私自招兵买马,以求一逞。对于哱拜父子的骄横跋扈、心存异志,党馨渐有认识,曾叹曰:“此辈如养虎,不早治,患且益深。”当经略郑洛调兵宁夏西援甘肃之时,哱拜煽动部下乘机作乱,杀害巡抚党馨。开狱门放囚犯,焚案牍,烧民居,抢劫公私藏蓄,通霄达旦,声震天地。(嘉庆《宁夏府志》卷二二) 朝廷立即征兵平叛。对于宁夏兵变一事,邢玠极为关注。兵变伊始,即做好了应急准备。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接到朝廷命令,邢玠立即派大同参将孙仁选调7000精兵,星夜奔赴宁夏平叛。六月,邢玠又选调大同3000铁骑急赴宁夏增援,使平叛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九月,官兵攻破宁夏大城,哱承恩被俘,哱拜自缢,阖家自焚。至此宁夏兵变宣告平息。 在增兵宁夏的同时,邢玠加强了对北部边境的防御。果如所料,史车部乘宁夏兵变之机,发兵2000余骑复掠大同属地火熖堡。邢玠设伏,将其首领全部擒获。史车部为邢玠所折服,从此划定边界,树立刊石,边境日趋安宁。 宁夏平叛之后,明朝西北部边境地区逐步转入正常,开仓赈济,救灾惠民,社会安定,北部塞外,顺义王并忠顺夫人请番僧,学经典,朝廷惠顾,差人转送,民族关系日渐融洽。万历二十一年(1593)八月,邢玠以边塞功,进入兵部任职南京兵部右侍郎。 兵不刃血,堪服播州叛乱 就在平息宁夏兵变的同时,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 播州地处四川南端,与贵州相邻。播州宣慰使司是由杨氏世袭的土司。杨氏祖先是山西太原人。唐朝乾符年间,征讨南诏授武略将军,遂世守播州。杨应龙承袭其位,然而其生性猜疑,阴狠嗜杀,自恃富强,滋生雄居全蜀之野心,藐视朝廷法纪,居饰龙凤,擅用阉臣,俨然一方土皇帝。 援朝抗倭作战图 《东征凯旋图》 作者:孙乃宽 作品着色:王延林 由于播州地处川贵之间,两省地方官员相互掣肘,剿抚不定,使其事态坐大。后虽有四川抚臣王继光率兵进剿,大军至娄山关,杨应龙暗设伏兵,官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播州叛乱,已成朝廷的心头之患。万历二十年(1592),朝鲜战争爆发,明朝面临严重的军事、财政危机,无力支持两线作战,为了集中兵力解决朝鲜问题,平定播州叛乱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六部科道廷推,万历二十二年(1594)三月,朝廷任命邢玠为川贵总督,率军平叛。邢玠至蜀后,并没有仓促进剿,而是全面分析了这起土司叛乱的原因。针对由于土司内部矛盾引起的叛乱,邢玠提出了“以剿促堪”,“阳剿阴抚”的战略方针,并采取了“震以雷霆之威,谕以丹青之信”的措施。于是,邢玠首先陈重兵于阵前,造成大军压境的强大威力,“我有必剿之形,彼有必败之势”,迫使杨应龙意识到“出堪即祸轻,待剿必祸重”,从而达到了以武力迫使其无条件就堪的目的。进而邢玠开以大信“龙来当待不死,否则国家悬万金购尔头,若早为计,吾不而欺也。”杨应龙自缚来降。邢玠将其革职,罚金四万两,留其子做人质,属地分割,并在松坎设同知治理,以重庆知府王士奇为川东兵备使弹压。 由于邢玠恩威并举,软硬兼施,兵不刃血地平定了这场长达三年的叛乱,朝野上下对其刮目相看。值满考并大同功,邢玠晋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 援朝抗倭,实施安邦救国 在四川播州平叛期间,朝鲜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明朝初期,是日本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通过征战,开创了统一基础。部将丰臣秀吉完成了统一大业,就任关白即总理大臣之职,其野心越来越大,提出:借道朝鲜,直入于明。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日本开始侵略朝鲜,仅两个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国王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朝鲜请兵甚急,明朝出兵,经过一年激战,收复汉城,日军退守朝鲜东南沿海一带城镇。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封贡议和,明军留守16000人,其余撤回国内。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和谈之路。 密云县司马台长城 万历二十四年(1596)春,杨应龙服堪,四川播州大局已定,邢玠回京复命。这时,与日本封贡议和失败。明朝大臣谢陆上疏:“关白起兵二十万,日下要犯大明。”万历皇帝大怒,石星以误国欺君之罪被革职下狱。 朝鲜战局紧迫,大学士张位、沈一贯上疏,推荐邢玠出任兵部尚书领导抗倭援朝。三月二十九日,万历皇帝谕旨:“邢玠任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经略御倭。”邢玠奉命主持 兵部工作,组织抗倭援朝。 功昭日月--将军山邢玠像 日本经过四年准备,已调集了14万陆军、数万名水军,上千艘战船,陆续抵达朝鲜沿海,待命出击。对此,邢玠立即上疏,请调兵马,筹集粮饷,作赴朝准备。 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十五日,明朝调集的38000名将士开赴朝鲜。七月二十五日,第一批明军刚刚进驻防守城市,日军已发起全面进攻。十万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南原,副总兵杨元率领3000明军,面对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拼死抵抗,经过几天激战,明军2700人阵亡,南原沦陷。日军也付出了惨重地代价,为了报复屠城一日。两路日军会师于全州,加上水军12万日军开始向汉城进军。这时,另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朝鲜水军在闲山岛战役大败,全军覆没。驻守汉城的总兵官麻贵心急如焚,点检汉城明军只有7843人,以此抵抗日军进攻,其后果可想而知。麻贵立即报请邢玠:放弃王京,后撤鸭绿江,再谋大计,复取汉城。 邢玠感到事关重大,夜驰王京。邢玠明白,放弃汉城就等于朝鲜沦陷,原定用兵方略将被全部打乱。王京一失,对上无法面对朝廷,对下无法面对朝鲜臣民,甚至成为历史上的罪人。 邢玠进入汉城,立即总督升帐,大张旗鼓地宣称:“吾征百万兵且至矣!”至此,王京军心大振,民心稳定。日军得知邢玠进驻汉城,援兵随后就到,狂傲之气有所收敛,但进攻汉城的计划没有改变。经过邢玠与麻贵仔细筹划,决定在汉城附近的稷山设伏,先挫其锐。 稷山是保卫王京的前沿阵地。此处不但地势险要,而且丛林遍野,几千人深伏其中,犹如大海藏针。九月六日晚,麻贵亲选2000精兵,埋伏在稷山北部,由副总兵解生亲临前线指挥。九月七日,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日本第三路军12000人到达稷山,进入伏击圈,副总兵解生立即发动了攻击。明军埋伏在丛林中,枪炮齐发,杀声震天。日军顿时大乱,本来断后的黑田长政率领3000日军前来救援,也被溃败的日军冲乱。游击摆赛又率领2000名明军前来支援,4000明军全线出击,穷追不舍,日军落荒而逃。直到下午日本右路军增援部队赶到,战斗才结束。日本在有关军事资料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稷山之战,明军数万,遍山盈野。”日军大败,阵亡8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史称“稷山大捷”。 同时从其他城市也传来了好消息,参将彭友德率领的明军,追击日军到青山,斩获百余。日军惨败,皆遁还海上。 稷山大捷是关键的一仗。此后,日军开始南撤,明军继续南进。丰臣秀吉下令,日军不再进攻汉城,占领全罗、忠清两道之后,撤到釜山、西生浦一带。企图长期盘踞,蚕食朝鲜,再图中国。 稷山战役之后,为明军提供了两个月的备战时机。十一月二十八日,邢玠在汉城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进攻蔚山。 蔚山依山傍水,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釜山的最后屏障。东与岛山相连,水路通向大海,西与生浦、釜山等地相接,陆路经彦阳也通釜山。只要攻占蔚山,就能断绝日军后勤,扼其退路,为全歼日军创造条件。 偶园街太保坊夜景 当时,在朝鲜日军还有12万人,而明军只有4万人,所以分别击破,攻其要害是唯一的选择。会议确定,为了迷惑日军,4万明军兵分三路,绕道而行到庆州会师。庆州距蔚山不足百里。十二月二十二日午夜,会师明军从庆州出发,黎明到达蔚山,立即展开了全面进攻。 蔚山大战开始,游击摆赛、参将杨登山首建奇功。他们以轻兵诱敌,在海边设伏,一次斩杀日军500多人,游击茅国器率领浙兵斩获日军661人。日军退守岛山石城,凭借天险抵抗。副将陈寅率领将士奋勇强攻,连破两道围栏,进逼最后一道围栏,坐镇监军杨镐命人鸣金收兵。自此,两军相持不下。此时正值严冬季节,不几日日本援军先后赶到,明军收兵退居汉城。两军处于相持状态。 三月,邢玠从朝鲜返回北京,回报战情,并请求调拨水军。经过几次战役,朝廷上下基本形成共识,要想打败日军,必须有强大的水军参战。经过邢玠两个多月的努力,第二批援朝部队陆续奔赴朝鲜。 邢玠回朝鲜之前,首先与兵部会商了用兵方略。确定东路军由总兵麻贵率领30000人,进攻蔚山;中路军由总兵董一元率领26000人,进攻泗川;西路军由刘綎率领20000人,进攻顺天,总兵官陈璘率领5000广东水军赴朝,70岁的副总兵邓子龙一同前往,受陈璘节制。 邢玠在调动明朝水军的同时,与朝鲜统帅权栗元帅协商,上疏朝鲜国王,尽快启用李舜臣重建朝鲜水军。李舜臣原为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在宫廷斗争中遭受陷害被捕入狱。李舜臣复出,收罗了残存的12艘舰船和120名官兵,重建了朝鲜水军,并在鸣梁海战中痛击日军,从此名声大震,鼓舞了朝鲜军民的抗日信心。 万历二十六年(1598)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因内外交困郁郁而死。日本内阁密不发丧。十月上旬命加藤清正与明军议和,争取体面的撤军。邢玠明确答复:“吾受降,不受和”。 十月十四日,邢玠得知釜山日军有撤军迹象。同时接到福建巡按御史金学曾快报:“闻关酋平秀吉死,内乱将作。”邢玠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在部署三路兵马出征的同时,命陈璘统领明朝水军,全力以赴截击沿海日军,切断其后勤供应,重点配合西路军进攻顺天。 日军计划十一月十五日开始撤军。东路军麻贵立即抓住这一战机,乘机攻入岛山、西生浦,斩杀日军2000余人。加藤清正早有准备,又临大海,率先第一个逃回日本。 小西行长驻顺天,其地离海远,水陆交通复杂,撤军难度较大,要求泗川驻军岛津义弘予以支援。加藤清正逃走之后,明军中路军董一元、西路军刘綎奉命配合陈璘,首先切断了顺天日军陆上退路。 此时,驻扎在泗川的日军第五军主力10000多人、500余艘战船,在岛津义弘的率领下,与从南海前来救其岳父的宗义智舰队会合,共同前往顺天,准备与小西行长一起撤军回国。 从泗川到顺天,必须经过一条狭长的海道,即露梁海峡。在露梁前方,有两条水路,一条通往观音浦,另一条经猫岛通往顺天。根据这一地理环境,陈璘作了如下部署:副总兵邓子龙为前锋,率领3000人埋伏于露梁海峡北侧;朝鲜水军统领李舜臣率领5000人埋伏于露梁海峡南侧观音浦;陈璘自己统领余下主力部队,隐藏于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从正侧三个方面攻击敌人。 十一月十八日夜,日本援军开始进入露梁海峡。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邓子龙立即下令发起了进攻。邓子龙部下原为三十年前俞大猷沿海抗倭的俞家军,海战经验丰富,堪称明军精锐。邓子龙率领三艘巨舰,船上装有将军炮、虎蹲炮,射程都在两千米以上,炮弹落在木船上,必毁无疑。在隆隆地炮声中,日军舰毁人亡,损失惨重。 岛津义弘知道中埋伏了,他久经沙场,仍沉着指挥舰队前进。李舜臣带领朝鲜水军出现他的左翼,朝鲜将士带着民族仇恨,用铁甲龟船直插日军舰群。日军舰队阵势被打乱,在海战中仍继续前行。进入猫岛海域,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明军在此暗设了以混江龙和水底龙王炮为主的水雷阵。日军几艘前锋战舰被击沉后,岛津义弘才深知到顺天已绝无可能,下令返航。这时等待他的却是陈璘的主力舰队。陈璘下令把舰船锚定,用大炮轰击日舰。日军惊魂未定,明军舰上数万支喷火筒飞向日舰,顿时上百艘日舰纷纷燃起大火,邓子龙、李舜臣率舰赶来参战,同时对日军发起全面攻击。 在激战中,邓子龙旗舰不幸中弹起火,日军趁机猛攻,部下劝邓子龙弃舰,邓子龙临危不惧,驾驶旗舰冲入日军舰群,与敌舰同时舰毁人亡。陈璘与李舜臣同时对日舰展开猛烈进攻,上千门大炮一起对准日舰炮击。横行一时的岛津义弘已无力反抗,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但瞬间,一件意外事件发生了,一颗流弹击中李舜臣左胸。李舜臣在生命垂危之际,对其侄子李菀说:“战方急,慎勿言我死。”李菀遵命,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日军彻底溃败。 岛津义弘总算有了一点喘息机会,率领部分舰船和几百名日军逃离了这片死亡之海。小西行长也乘两军激战之机,乘坐小船经对马岛逃回日本。 十一月十九日中午,露梁海战结束。击沉日舰900余艘,歼灭日军一万余人,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军全军覆没。史称这次海战为“露梁大捷”。 露梁大捷之后,翘首企盼救援的顺天日军士气彻底崩溃。小西行长逃走之后日军群龙无首,在中、西两路明军夹攻下,赴海溺死者不下万余,被各路明军斩首数千级。明军夺取粮食2500多石,马300余匹,倭器刀具不可数计。三路倭寇彻底荡平,历时七年的抗倭战争获得全面胜利。 总督邢玠派人飞骑以报兵部,捷报传到北京,朝野上下一片欢腾。七年征战终于结束,君臣士民也能过一个祥和安定的春节了。朝鲜国王李昖更是感激,在王京汉城训练院大设“平倭盛宴”款待明军将士,并赏银三千两奖励有功人员。从此,东亚三百年无战事,为中日朝三国创造了和平环境,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月十六日,朝廷命麻贵、董一元、刘綎、陈璘四大总兵回国听用,由李承勋接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四月二十五日,万历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在北京午门城楼检阅凯旋之师,接见邢玠及四大总兵,举行献俘仪式。同时诏告天下,免除因历年战争而增加的一切徭役赋税。 征尘未洗,邢玠又奉命镇守辽东。直到万历三十年(1602),陈情十五疏辞任,始得方允。邢玠由于功勋卓著,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太保。 2015.12 NO.3第三期(总第二十一期) |